“创意青春 向阳生长”——淮南师范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大学生广告文化节

发布者:文学与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440

作者:沈敏善 摄影:马文婷 王菲 审核:孙宏新 上传:杨阳 

2021102912:30,淮南师范学院第十五届大学生广告文化节在校餐饮中心广场盛大开幕。此次活动是由文学与传播学院和共青团淮南师范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一次大型校园专业实践文化盛会。本届广告文化节以“创意青春•向阳生长”为活动主题,以“创意,最阳光”为活动口号,并基于此策划了五大内容板块:开幕式、磐古奖创意大赛、专题讲座、广告模特大赛暨颁奖晚会、游园会及市,活动前后持续三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校园里播撒了浓浓的创意欢乐

开幕式•坚定向阳之心

1029日上午12:30,淮南师范学院第十五届大学生广告文化节开幕式在校餐饮中心广场举行。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辉,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左小云,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孙大军,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单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文学与传播学院党政领导,各学生社团负责人及广告学系全体师生出席开幕式;上海剧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大虎,淮南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程金保,淮南市广告协会会长、安徽新视窗广告公司董事长姚登勇等校外嘉宾受邀参加。

开幕式上,左小云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对负责筹备本届广告文化节的老师和同学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对本届“创意青春、向阳生长”的爱党爱国的价值引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项目”落地传播学专业群表达了欣喜之情,希望专业师生能坚定向阳之心,在提升本领的同时做优秀的文化创意生产者、传播者。校团委书记笪良国在讲话中对广告文化节的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勉励同学们坚定初心,向阳生长。文学与传播学院孙宏新副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大学生广告文化节是专业实践活动的平台,是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是充分展示广告学专业师生才华和魅力的一次盛会,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励,再创辉煌。磐古广告社社长宋怡美代表学生进行了表态发言。随后举办了盛大的磐古奖颁奖仪式,文学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管军宣布第十五届大学生广告文化节正式开幕,一只只象征着希望的彩球放飞天空,淮南师范学院第十五届大学生广告文化节在欢呼声中拉开了帷幕。

磐古奖•赛出专业风采

1028日晚18:30,本届磐古奖评比在文科楼802举行。此次磐古奖比赛以“向阳生长”为创作主题,共设置了文案、平面、配音和策划四个类别,吸引了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同学的积极参与,共收集到各类型参赛共计223份。

竞赛邀请到专业老师担任评委,分别就平面、文案、配音以及策划进行了现场评比。策划类别还进行了PPT提案汇报,选手们精彩的陈述,引发了现场阵阵掌声。经过紧张的评比,磐古奖共评出文案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平面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策划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类型丰富的专业竞赛,充分地检验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展示了我校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大讲堂•传递前沿干货

1029日下午1400,在知名湖学术报告厅,上海剧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大虎带来了题为《短视频广告的创意与策划》的专题讲座。

王大虎结合实战案例从“短视频广告的现状与趋势、优秀短视频广告的标准、如何产出优秀短视频广告”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述了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尤其对“品效协同”的创意路径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并对同学们的未来职业规划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随后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热烈互动。讲座内容新颖,干货满满,为热爱创意的同学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与指导。

游园会•小活动大目标

1029-1031日,第十五届大学生广告文化节于学校餐饮中心广场举行了主题游园会。活动以“创意欢乐,向阳而生”为主题,现场不仅展示了众多的创意作品,还设置有多项娱乐互动活动,如欢乐气球、创意套圈、趣味广告竞猜等。其中,趣味广告竞猜以经典的广告词为对象,让同学们在表演与竞猜中感知广告词的创意之美游戏获胜者还可以领得精美小礼品,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参与。小活动、小游戏,饱含着锻炼专业学子活动组织能力的大目标。

闭幕式• 青春向阳生长

1031日晚上18:00,第十五届大学生广告文化节闭幕式在校餐饮中心广场举行。广告模特走秀、小品演绎、精彩舞蹈、合唱等丰富的节目彰显了青年学子们的张扬个性和向阳之心。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本次模特大秀以服装的百年蜕变为线索,完美地演绎民国以来的服装变迁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至此本届广告文化节圆满闭幕。

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广告文化节已走过了整整十五个年头,这一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浸透着汗水与欢乐,更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又一批的广告学子,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从容、成熟稳健地走向社会大舞台,充分展现了学校坚定不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