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刊登我校学生评论文章《让更多老人空巢不空心》
——安徽日报“高校时评组”淮南师范学院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者:文学与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1-10-27浏览次数:418

作者:王诗棋   摄影:卢伟   审核:孙宏新   上传:李强

    1026日,安徽日报《思想周刊·时评》版刊发了我校2020级新闻学专业学生王诗棋的时评文章《让更多老人空巢不空心》,文章以人口老龄化和老青共居的新型养老模式为切入点,通过论述老青共居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对空巢老人、青年人以及社会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全社会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健全养老体系,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让更多老人空巢不空心,晚霞映满天。

据悉,《让更多老人空巢不空心》是我校第一篇由安徽日报“高校时评组”淮南师范学院组组员撰写并在安徽日报刊发的时评文章,标志着我校“时评组”取得突破性进展。“时评组”自2021917日成立至今,共在安徽日报客户端评论“声度”专栏发表时事评论21篇,丰富的实践成果充分表明,“时评组”建设取得了斐然成绩。

师生携手齐心力,打响我校“时评组”建设“第一枪”。自我校“时评组”筹备阶段起,校领导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文学与传播学院两个二级学院积极响应。917日下午,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琳琦亲自参与揭牌仪式,在随后的安徽日报评论部主任曹显钰的评论创作专题讲座上,会议室座无虚席。面对“时评组”成立之初“零发表”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文学与传播学院联合组织开展了“时评组”推进工作。1019日中午,2020级新闻学专业王诗棋的时评文章《用最美青春点亮更多灿烂夕阳红》和2020级新闻学专业陈晓锐的时评文章《网络空间需要理智与关爱》先后发表,打响了我校“时评组”的“双响炮”,至此,安徽日报“高校时评组”淮南师范学院组正式开张。

攻坚克难补短板,蓄势蜕变创辉煌。“选题还没下来。”这是前期“时评组”组员面临的主要困难。针对选题问题,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孙宏新在1019日的“时评组”工作推进会中采用现身说法,结合自己如何寻找选题并反复推敲,最后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的实例,告诉同学们要紧跟时政热点、提高新闻敏感、留心现实生活,寻找反映社会现实、符合时代主旋律的选题。推进会结束后,单日时评发表篇数实现“两连增”,在1021日达到日发10篇的单日最高峰,实现了“时评组”从“难产”到“高产”的蜕变,在“时评组”建设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巩固势头增后劲,打造安徽日报“高效时评组”淮南师范学院组金字招牌。随着“时评组”工作逐步深入,每次发表时评作品后,文章作者都会根据曹显钰主任的修改自主进行对比反思,其他组员也会认真学习借鉴,由此,“时评组”后期发表的文章不论是选题还是论点都更加深刻、更具社会意义,“时评组”建设工作后劲十足。1026日,2020级新闻学专业王诗棋的时评文章《让更多老人空巢不空心》在安徽日报《思想周刊·时评》版刊发,“时评组”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安徽日报“高校时评组”淮南师范学院组作为我校和安徽日报共同搭建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开启了新型实践创新模式,推动了特色学科建设工作新进程,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新闻学专业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锤炼本领的同时了解国情、社情和人情,发时代之先声,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